樂訓共享企業大學TTT學員楊老師丨課程讓我有了很多的體會和領悟,45
作者:楊老師 ![]() 2020年1月1日-5日我參加了樂訓鷹派培訓師培訓TTT特訓營的學習。關于本次培訓課程,通過幾天的思索,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總結: 一、 意識形態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自己一直對演講與口才、公眾表達、培訓這類課程比較感興趣,剛好看到了關于這期培訓的宣傳,剛好元旦放假有時間,想做一件事當下就是最好的時機,所以決定馬上行動。 學習過程讓我有了兩個意識改變: 1、無論什么年齡,要一直保持學習力。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了很多班上的同學,這也是本次培訓一筆不小的財富。正如羅振宇的跨年演講所說“你不能小瞧身邊的任何一個人”,同學中有名校的高材生,有優秀的講師、經驗豐富的婚禮主持人。給我印象最深的肖老師,比我年長一輪,但各種軟件使用遠在我之上,每周堅持讀一本書、做一個課件PPT并完成一次主題課程,還會做思維導圖。想起了自己,以前還覺得自己年齡大了,做課件什么的這些工作交給小年輕做就好了,思維導圖么也不去學習了,通過和肖老師的交流,我意識到這個社會每個人都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,都要一直進步。 2、成年人的學習不一定要學很多,要不斷重復。 連老師教的學習有五個步驟:初步了解---重復練習---開始使用—融會貫通—再一次加強。我很認同這個觀點,經過了拓寬知識面的階段后,要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深耕細作。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減弱是無法改變的現實,但也有優勢就是理解力的增強,在學習的過程中,對事物的理解也會開始發生變化。不能停留在對各種知識都淺嘗輒止,認識的深度要逐漸加強。 二、培訓師理論知識體系的建立 要做一名優秀的培訓師,頭腦里有完善的理論知識體系很重要。我在比較早的時候就走上講臺,講授一些專業課程。包括大專的會計學、初、中級職稱的培訓。但自己還只是像自己讀書時代老師那樣把知識講授給學生,沒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,也沒有教學體系。通過這次培訓,讓我對培訓師理論知識體系有所了解。雖然課程內容還不能消化的很好,至少在框架上有了一定的了解。 首先是開場表達: “問兩個問題、感謝兩個人、立兩個背景”真的提現了那句“大道至簡”的道理。對一個專業的精通層次的體現是對這個專業的總結夠不夠精煉。想想所有的開場,幾乎都如練老師總結的。 重要的是課程的內容設計和開發。練老師教了我們很多招數。如神通六點:設計切入點、制造興奮點、把握問題點、抓住關鍵點、簡化價值點和落實行動點;培訓結構表達的P-E-P模型,結論性語言的論證、論據和論證;演繹好課程的五個關鍵核心:情緒、節奏、體驗、改變,而這一切都源于設計;洗腦四部曲:刺激認知、關聯感受、植入觀點、強化認同;認知升級四部曲:講解新知、關聯舊知、擴展應用、總結強化….. 三、 培訓師實操技能方面的思考 練老師在每段理論講授后,會讓大家現場進行實操。我想這真是非常好的教學方法,對于學生而言也行之有效。有時想和做還真得有距離。就比如一個開場,感覺非常簡單,但要真正的在臺上很好的展現出來,自己走上去就會發現,即便想象中如此簡單,實踐做起來想做到完美也需要無數次的演練。但令人驚喜的是,你的每次練習都不白費,每次都可以看到進步。 五天的課程安排的過于緊湊,有時覺得還不能很好的消化。如果能把理論學習-實踐練習-再結合實踐總結理論-再提升實踐這樣的循環那就會更好。受限于課上的時間,所以更多的總結和實踐提升只能留到課后。 四、 課程結束后的持續學習計劃 一個好的課程的結束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。課程中我們有了那么多的體會和領悟,要把這些內容滲透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去。我一直羨慕那些在講臺上能充分發揮的講師們,他們有好的臺風、流暢的表達、有很好的音質……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,通過此次培訓,我要把自己對講師的熱愛落實到日常的小行動中去,從做好一個小的課件到一次短課程的輸出,再把這個小課程多次演練,不斷總結提升。 |